作為當之無愧的海洋大戶,廣東海洋經濟總量自1995年開始便一直穩坐冠軍寶席,漁業產值也常年位居前列。2021年,廣東漁業總產值為4087.71億元,占全國比重13.77%。按照規劃,到2025年,廣東漁業產值將超過4500億元。
為實現這一目標,廣東希冀從種業、養殖海工裝備,到冷鏈物流、精深加工、市場銷售的一系列系統工程發力,推動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發展。
日前召開的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推進會提出,要突出科技創新,加強品種培育、科研平臺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助推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
做強種業“芯片”,打造“南繁硅谷”
作為水產種業大省,在“粵強種芯”工程帶動下,廣東培育了金鯧、石斑魚、軍曹、鮸魚、章紅、花鱸、笛鯛等適合廣東深遠海養殖的高價值優良品種。由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海洋漁業試驗基地選育的虎龍雜交斑是我國首個石斑魚新品種,也是廣東首個海水魚類新品種,開創了廣東海水魚類養殖新的里程碑。
種業是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的“芯片”,加強優質品種培育是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重要任務。
廣東將著力構建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體系,建設一批種質資源保護場,重點圍繞深遠海養殖品種加強種質保存和選育研究; 在湛江、陽江、惠州、珠海、潮州等地建設一批深遠海養殖魚類遺傳育種中心和省級水產良種場,加強對深遠海養殖魚類良種選育和優質抗逆新品種培育。
在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海洋漁業試驗基地,繼“虎龍雜交斑”成功問世之后,“青紅雜交斑”等更適合深遠海養殖的突破性新品種也在加緊研發中。
(石斑魚苗)
同時, 廣東還加大了對陽西、饒平等重點區域支持力度,打造海水種業示范縣鎮。其中,潮州市饒平縣已經在建岸上花鱸良種場,建成后年培育優質花鱸魚苗可達3億尾;深圳市也已騰挪海域用于現代漁業種業創新基地建設。
此外,龍頭企業發揮的作用也不容小覷。廣東正發力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龍頭企業,打造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南繁硅谷”。
例如, 廣東恒興集團承擔了國家863計劃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項目,突破石斑魚、軍曹魚、金鯧魚等人工繁育技術。廣東恒興集團董事長陳丹表示,將緊抓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這一重要機遇,積極參與“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擔起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重任。
加緊裝備研發,筑牢抗災后盾
臺風災害多發的廣東,需時刻警惕臺風、大浪、強流等惡劣海洋環境對海洋經濟的影響。而以深水網箱為核心,覆蓋從種苗培育、海產養殖到冷鏈倉儲、精深加工等各環節的現代化海洋牧場裝備為抗災減損提供了后盾。
在養殖裝備方面,廣東是全國最早實現深水網箱國產化研制推廣應用的省份,近年來更是逐步淘汰、壓減近海筏式養殖、吊籠養殖、傳統網箱養殖等生產方式,重點升級改造和推廣重力式深水網箱裝備、桁架式大型養殖裝備和大型養殖工船, 全省已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近5000個,建成桁架式養殖網箱“德海1號”“海威1號”和全球首個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
(正在運行的“海威1號”)
其中,位于珠海萬山枕箱島外海域的“德海1號”,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主導設計,2018年經歷了超強臺風“山竹”檢驗并確保安全。
目前,深圳市正在建設4艘10萬噸級大型智能化養殖工船,計劃2025年建成試運營,擬開展東星斑、虎龍雜交斑、金鯧魚和高體鰤等海洋名貴經濟魚類的養殖生產,預計年產量可達2.2萬噸。珠海市計劃2年內新增9座智能養殖平臺,建造2艘大型養殖工船,增加300口90米周長的高分子材料深水重力式網箱。湛江市正在建設的半潛桁架式養殖平臺“海威2號”預計今年5月底前竣工投產,單個養殖周期可收獲超100萬斤優質海魚……
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推進會明確,要以產業急需為導向,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接下來,廣東將組織科研院所和企業重點圍繞深藍種業、養殖海工裝備等環節,圍繞深遠海養殖魚類品質提升與流通等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助推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